专业环卫车制造商,提供详细的配置参数,价格表,实拍图片以及视频信息供大家参考。

冷藏车最新的安全技术要求已下达

2021-05-03 05:00:01浏览:4523评论:0来源:专用车厂家   
核心摘要:冷藏车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运输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冷藏车总量已超过21万辆,达到21.27万辆。2013年以来,我国冷藏车产量已超过1万辆,到2018年,一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增速较上年下降约19.3%,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为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消费...

冷藏车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运输设备。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11月,我国冷藏车总量已超过21万辆,达到21.27万辆。2013年以来,我国冷藏车产量已超过1万辆,到2018年,一直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2019年全年增速较上年下降约19.3%,已进入平稳增长阶段。为促进冷链物流产业健康规范发展,保障鲜活农产品和食品消费安全。2017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国办发〔2017〕29号),要求对现有的各种冷链物流标准进行梳理和修订,加强不同标准与国际标准的衔接,科学确定冷藏温度区标准,形成覆盖整个冷藏链的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温度控制要求。《食品和生物制品道路运输冷藏车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草案提前出台,冷藏车生产要求有了很大提高。让我们看看添加和修改了哪些项目!与GB 29753—2013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技术性修改如下:00001—本标准范围修改(见2013年版第1章第1章);00002-增加冷藏车、非机械冷藏车、机械冷藏车、机械冷藏和加热冷藏车、保温车厢、多温冷藏车和冷藏机组的术语和定义(见3.3、3.4、3.5、3.6、3.7、3.9和3.10);00003-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的分类(见4.2);00004—增加了机械制冷和采暖冷藏车的分类(见4.4);00005-删除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要求(见2013版5.1.3);00006-删除侧保护和后下部保护要求(见2013版5.1.4);00007-删除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应能识别运输过程中运输的生物制品信息的要求(见2013年版5.1.6);00008-运输生物制品冷藏车自动报警功能修改(见13年版5.1.4的5.2.4);00009-增加了行驶温度记录仪应独立于车辆温度控制系统的要求(见5.2.1);00010—修改了冷藏车运行自检功能要求(见2013年版5.2.2、5.1.7);00011—增加了对行车温度记录仪测量精度的要求(见5.2.3);00012—修改了行车温度记录仪的记录时间间隔要求,增加了数据存储要求(见2013版5.2.4、5.1.5);00013—增加了行程温度记录仪的电源要求(见5.2.5);00014—修订了行车温度记录仪温度传感器的布置要求(见2013年版5.2.6、5.2.4);00015-修改车厢机械性能要求,增加多温冷藏车机械性能要求(见第13版5.3.7、5.2.8);00016-增加了使用液氮作为制冷源的非机械制冷车辆的附加要求(见5.3.8);00017—增加了非机械制冷车辆的制冷性能要求(见5.5.1);00018-增加了机械制冷和采暖冷藏车的制冷性能要求(见5.5.3);00019—增加了多温冷藏车制冷性能要求(见5.5.4);00020-增加了机械制冷和采暖冷藏车的采暖性能要求(见5.6);00021-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的保温性能要求(见5.7.1);00022—修改了《机械制冷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见5.7.2);00023-增加了机械制冷和采暖冷藏车的保温性能要求(见5.7.3和5.7.4);00024-增加多温冷藏车保温性能要求(见5.7.5);00025——增加了液氮储存容器安装强度试验方法(见6.4);00026-增加了机械制冷和加热冷藏车的加热试验方法(见6.9);00027-增加了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机械制冷冷藏车和采暖冷藏车隔热性能试验方法(见6.10);00028——增加了同类型判断条件(见第7章);00029-修改冰箱车标识(见8.1.1,5.1.8 2013版)00030-增加多温冰箱车标识(见8.1.2);00031-增加附录a冷藏车识别标志(见附录a)。本文着重介绍了冷藏车的分类和冷藏车的温度控制要求。另外一点是安装行车温度记录仪,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车内温度。根据调温装置的不同类型,冷藏车可分为非机械冷藏车、机械冷藏车、机械冷藏车和采暖冷藏车三大类。1.1环境温度为30℃时非机械制冷车辆的分类℃, 根据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维持的温度范围,将非机械冷藏冷藏车分为四类,分类见表1。表1非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单位为摄氏度冷藏车。ABCD车内温度控制范围为≤ 7≤ - 10≤ - 20≤ 0注:B、C非机械制冷冷藏车总传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4W/m². ℃。 1.2环境温度为30℃时机械冷藏车的分类℃, 根据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维持的温度范围,将机械冷藏车分为8类。详见表2。只有g类和h类机械冷藏车可用于运输生物制品。表2机械制冷冷藏车分类单位为摄氏度技术要求冷藏车分类冷藏车温度控制范围0~12-10~12-20~12≤ 0≤ - 10≤ - 202 ~ 8 ≤ - 20注:B、C、e、F、G、H类机械制冷冷藏车的总传热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W/m². ℃。 1.3机械制冷和制热冷藏车的分类在一定环境温度下,根据冷藏车车厢内平均温度维持范围,将机械制冷和制热冷藏车分为12类。详见表3。表3机械制冷制热冷藏车的分类单位为摄氏度技术要求冷藏车类别ABCDEFGHIJKL环境温度-10~30-20~30-30~30-40~30-10~30-20~30-40~30-10~30-20~30-30~30-40~30车内温度控制范围为0~120~120~12-10~12-10~12-10~12-10~12-20~12-20~12-20~12-20~12-20~12-20~12-12注:B、C、D、e、F、G、h 1。J、K、l级机械制冷、制热冷藏车的总传热系数应小于等于0.4W/m². ℃。 行车温度记录仪要求1.3.1冷藏车应配备行车温度记录仪,行车温度记录仪应独立于车辆温度控制系统,并固定牢固。1.3.2行车温度记录仪应具有运行自检功能,自动记录所有检测信息。1.3.3行车温度记录仪应能真实反映运输过程中车厢内的温度,运输易腐食品的冷藏车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 运输生物制品的冷藏车的测量精度应不低于1℃ ± 0.5℃。 1.3.4行车温度记录仪应能准确记录车体内部的温度及相应的时间。温度记录间隔应为≤ 5min.温度记录数据应可靠保护,不得更改。温度记录数据应易于读取,并能保存至少两年。1.3.5行车温度记录仪的主电源为车辆电源。当无法获得车辆电源时,可由车辆终端的备用电池组供电,备用电池组可支持不少于8小时的正常工作时间。停电时记录的数据不得丢失。1.3.6旅行

(责任编辑:小编)
下一篇:

东岳牌9方纯电动洒水车 世界上的东方天地洒水车怎么画

上一篇:

轮胎上面的小铁块你知道是什么吗?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